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少标准煤使用7220吨,减少烟尘排放量约2.1吨,减少二氧化硫约14吨,减少氮氧化物约7吨,减少二氧化碳约1.98万吨。
【举措】上高楼鼓励在工业厂房等屋顶建光伏设备座谈会上提出,未来将鼓励按照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方式,优先在工业厂房、商业综合体、商贸市场、会展场馆、体育场馆等建筑屋顶建设规模化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将来,农居可连片进行光伏发电应用开发,建设与绿色设施农业相结合的光伏生态农业大棚、茶叶园、中药种植地、蔬菜地、养殖场等光伏发电项目。
根据《意见》,到2020年,全市四分之一的生活用电或可由光伏发电供给。同时,市发改委提出,在新农村示范区建设中,具备条件的乡村应同步规划建设光伏发电应用项目,贫困县要制定光伏扶贫方案。《意见》同时提出,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科学论证光伏发电的可行性,具备安装使用条件的,原则上应建设光伏发电系统。近日,我市召开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光伏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并发布《关于加快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意见》)。【目标】2020年,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00兆瓦《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将实现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00兆瓦以上的发展目标,打造全国新能源示范城。
我市现已有几十个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陆续并网,其中既有个人使用的家庭光伏设备,也有企业投资建设的光伏设备在航禹太阳能总经理丁文磊看来,这一方面是国家西部光伏电站政策导向结果,日照好的西部光伏电站收益率高,东部分布式光伏收益率相对较低,所以一窝蜂去西部导致补贴总盘子不够用,造成补贴拖欠,发的电又输送不出来,电站发展陷入困境。1、低能量密度特点天然适合农村可再生能源都具有能量密度低的特点(所谓能量密度,指单位能源介质能够释放出的能量)。
4、光伏发电让农民用电更自主更重要的是,能源不仅仅是能源而已,还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如果对所有农村都进行电网改造,那将是一个天文数字!而除了线路铺设的成本问题,农村电气化的大量需求还会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巨大的用电需求的增加,就意味着新增排放的巨大增加。考虑到农村地区的生态要比城市更容易受气候变化的伤害,因此,即便采用火电驱动的国家电网扩容能够经济地满足新农村或者是城镇化的用电需求,农村地区也承受不了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影响。而那些有勇气或者有智慧的农民能够在农村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无论是经商、做手工艺品、搞农产品深加工、或者办企业;那些有创造力的姑娘小伙子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也许是剪纸、草编、泥塑、木刻、绘画、戏曲、二胡等传统民间艺术,也许是动漫、话剧、微电影、吉他、钢琴等更为新潮的艺术形式。
因此,光伏发电在这些地区便成为必需。而农村地区地域广袤、人口密度低、用电量小,也具有低能量密度的特点,因此,可再生能源如光伏、风力、沼气等,天然就非常适合在农村环境中应用。
那么,直流电和交流电会不会发生第二次大战,这一次的胜利者会是哪一个呢?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大量应用,直流电网很可能再次兴起,并在家庭和办公场所占据上风。从此以后,电厂的发电功率越来越大,输电距离越来越长,输电电压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实现通电、连接了大电网的农村地区,受制于大电网的因素,经常会发生停电、故障等问题,生产、生活常常不能自主,而如果农村能源能够不依赖于政府或者外界的因素而以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实现能源自主,农村地区的人口能够独立自主地掌控自身的能源供应,那么,乡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就能够变得更加独立,至少不受电力短缺的限制。3、近郊农村的全面电气化更需要光伏占中国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中,绝大多数生活在靠近城市或城镇的地区,这些人口早已经实现电气化,通上了电。
但是与城市电网相比,农村供电线路的容量非常小,农村的户均装机容量不到300瓦。然后,大量的微电网将通过智能技术互联,而那些载能大的用户则可以依然采用现有的电网体系进行输配电,微电网将与骨干电网融合到一起,组成一个遍布全地区、全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互联网。5、人类未来或将回归直流电网1880年,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开始敷设输电系统时,电力系统就是低压直流电(与现在的光伏发电完全相同)。例如,电视,电话,电脑,LED电灯。
现在光伏界的不少先驱都有过在青海、西藏等地为农牧民安装光伏发电板的经历。而那些大功率的家电,如空调、冰箱、电饭锅,其实也完全可以采用直流电。
与石油煤炭相比,这似乎是个缺点。这些都说明,能源互联网建设,正在路上,未来你家周围就可能形成一个智能微电网,届时,能源将更自主、更清洁。
而今年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促进新能源发展白皮书(2016)》里面也提到了加强智能配电网建设,加快突破储能技术,提高分布式电源和多元化负荷接纳能力,实现分布式新能源即插即用及与大电网的协调运行。但如果我们看看电力的用户,就会发现,除了大型工厂和设施以外,绝大多数的电力用户其实需要的能量密度并不高。以居民为例,按照每户5KW的功率计算,采用光伏发电大约需要25平米的光伏组件,占有约50平方米左右的屋顶面积,这是绝大多数居民的房屋都能够满足的。可以说,光伏为偏远地区的农民提供了一个更具自主性的选择,他们可以明天就开始安装光伏电池板,几天或者几个月后就能够用上电。想方设法用各种新能源取代火力发电和长途输电线路,给农村地区带来电力和其它形式的能源,应当成为今后几十年政府和社会为农村发展所制定的战略中的明确使命。各种新能源对所在的电力负载进行就地供电,电源与负载共同组成了一个微电网。
2、偏远农村的电气化要靠光伏现代化的生活不能没有电,因此国家在1998年提出农村地区全面电气化,但是在向偏远地区覆盖的时候,通过大规模建设电网线路来实现村村通电就变得异常困难。在直流电、交流电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残酷竞争后,输变电系统逐步演变成了现代电网的体系。
考虑到农村地区的低能量密度特点,采用即发即用方式在用户侧发电的光伏系统,可以大大节约输电线路的成本,同时减少了输电损失。今后,对于那些用电功率不是那么大的场、设施和建筑,完全可以采用新能源以微电网的形式进行供电。
网内的负载增加与电源的增加完全可以同步,不存在容量限制的问题。因为每个直流中心电站只能覆盖方圆1英里的范围,因此,他设计了高压交流远距离输送,再变压到低压进入家庭的输电方式。
再过十年,我们会发现,农村的用电容量,会比现在增加四倍!为了满足农村地区的新增电力需求,国家从今年开始启动了电网改造升级工程,但这仅仅是针对贫困地区,而且耗资巨大。既然自家屋顶就能产生电力,为什么还要远距离送电?当然,已经建成的输电体系还是有它的用途,例如,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宝钢这样的钢铁厂,都需要。因为,新房子必然有新屋顶。有了自主的电力,农民可以有条件看电视、通电话、用电脑、上互联网;农民可以有更加明亮的照明,家里可以尽情使用空调;可以自己进行水源净化而用上自来水,可以进行污水处理从而改善周围的生态条件;可以自行设立天然气站来让自己的家里用上管道天然气;可以通过清洁不带来污染的灌溉和温室提高农作物产量。
随着光伏等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光伏电源成为了随处可得的电源,它没有噪音,没有污染。农村地区将是我国未来新增电力需求的主要来源,也将成为我国未来电力需求的主要地区。
特高压、超大功率、超远距离传送成为了现代电网的标志和象征。这是因为一方面是现在的农村用电量的确很小,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的送电距离长,电力部门不愿意为了农村未来的电力需求预留多余的电力,否则电缆的造价和敷设成本都将成倍增加。
可以这么说,在农村地区每安装一兆瓦光伏电站,等于减少了两兆瓦的火电的排放,而绝对不是一比一的关系但如果我们看看电力的用户,就会发现,除了大型工厂和设施以外,绝大多数的电力用户其实需要的能量密度并不高。
鉴于上述原因,农村电气化的责任,从此以后,不可避免地要落在光伏等新能源身上。特高压、超大功率、超远距离传送成为了现代电网的标志和象征。但是,这绝对不会是倒退,而是一种进步,是螺旋式的上升。以居民为例,按照每户5KW的功率计算,采用光伏发电大约需要25平米的光伏组件,占有约50平方米左右的屋顶面积,这是绝大多数居民的房屋都能够满足的。
如果只能等待国家电网把线路铺过来才可能有电,那么,西藏林芝或者贵州凯里的偏远山村,何时能够用上电,就取决于当地政府为长途输电线路所作的长远规划、预算,甚至取决于整个国家的总体电力规划;那些地区的农牧民很可能需要无望地等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例如,电视,电话,电脑,LED电灯。
这并不是空想,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已经描述了这样的一幅蓝图。但是与城市电网相比,农村供电线路的容量非常小,农村的户均装机容量不到300瓦。
但这时,电力史上另一个重要人物威斯汀豪斯发现,爱迪生的低压直流电网有明显局限。现在已经实现通电、连接了大电网的农村地区,受制于大电网的因素,经常会发生停电、故障等问题,生产、生活常常不能自主,而如果农村能源能够不依赖于政府或者外界的因素而以可再生能源的方式实现能源自主,农村地区的人口能够独立自主地掌控自身的能源供应,那么,乡村和城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就能够变得更加独立,至少不受电力短缺的限制。